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维护 汽车维护
六年汽车年检新规定全文_六年车辆年检新规
tamoadmin 2024-05-17 人已围观
简介6年以上营运载客汽车:一年上线检测两次;9座以下非营运普通小型客车: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内每2年检验1次(第二年、第四年免上线年审);6年-10年的,第6年、第8年、第10年需上线检测;超过10年的,每1年检验1次。参加机动车检验时,需确保交强险有效期内,携带行驶证,交通违法行为应当处理完毕。如有交通违法行为未消除的,在检测合格60天未去办理年审签章业务的,原检验报告过期作废,需重新上线
6年以上营运载客汽车:一年上线检测两次;9座以下非营运普通小型客车: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内每2年检验1次(第二年、第四年免上线年审);6年-10年的,第6年、第8年、第10年需上线检测;超过10年的,每1年检验1次。
参加机动车检验时,需确保交强险有效期内,携带行驶证,交通违法行为应当处理完毕。如有交通违法行为未消除的,在检测合格60天未去办理年审签章业务的,原检验报告过期作废,需重新上线检测。机动车可以提前两个月参加机动车年审检验。
根据《机动车登记规定》第四十九条规定,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在机动车检验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一日内,确认机动车,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申请前,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将涉及该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申请时,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行驶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者免税证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车辆年审注意事项:
年检前需查下机动车是否有违章未处理,如果有违章是不能年检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单分为正本和副本两页保单,验车时需要提交保单副本,并且副本由年审机构给予收回。携带身份证是指谁开车去验车就携带谁的身份证。
如果检测出某一项不及格,不用担心,检测站内有可以帮忙调整的,调好后就去复检,检测站会按照每一项的收费标准来收取复检费。如果实在不行,就得在维修厂对车辆进行检修后再来年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车龄较长的车辆请做好检查再去年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机动车登记规定》
私家车年检新规2021年新规定是删除了噪声、车速表、悬架效率、经济性、动力性,以及前照灯偏移量等6个项目,并对该轮胎花纹深度(重点车型转向轮)、车辆举升装置和轴距的检测设备提出要求。
机动车免检试行规定:
即日起,机动车6年免检新规正式实施。“免检”实为“免上线检验”。需要注意的是,检验周期是法定的,此次仅是试行对6年内新车免予上线检测。
免检车辆每两年需要定期检验时,机动车所有人应将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提供交强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免征证明,可直接向交管部门申请领取检验标志,无需到检验机构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符合免检规定的车型:试行的6年内免检适用以下车型:非营运轿车(含大型轿车)、非营运小型和微型载客汽车。
不能享受六年免检的车型:
1、面包车、7座及7座以上车辆不属于免检车型。
2、属于免检范围内的车辆发生过造成人员伤亡交通事故的不享受免检,6年内仍按原规定每2年上线检验1次。
3、购车后长期未注册登记的不享受免检。自车辆出厂之日起,超过4年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的,不享受免检政策,6年内仍按原规定上线检验。
私家车:
1、增加年检环节:私家车在联网检测项目中增加“安全缺陷召回”环节,如果汽车存在安全问题,厂家正在召回,那么工作人员会提醒车主汽车的召回情况。
2、明确外观检测范围:新规中明确、放宽了汽车的外观检测,汽车在外观检测时,允许中网、踏板、行李架、保险杠、轮毂改动。
十年内车辆年检新规:
1、免检范围:机动车的免检范围由原来的6年以内小于等于6座,扩大至7-9座的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未满6年的7-9座的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将可以享受免检政策。
2、年检周期:免检车前6年可以免除上线检测,只是每两年办理一下手续,6-10年为每年一检。新证中显示,私家车前6年的年检周期不变,6-10年的机动车由原来的一年一检改为两年一检。也即是说,免检车在10年内均为两年一检,但只有第六、第八年需要上线检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十六条 机动车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1. 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2. 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3. 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4. 摩托车4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4年的,每年检验1次;
5. 拖拉机和其他机动车每年检验1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